甲氧沙林搽剂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2201.html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有的时候,我们以为的永远,其实只是偶然。
有的时候,我们以为的天长地久,其实只是昙花一现。
比如,今年的白露茶。
在我们以为会年年岁岁花相似,年年白露有茶喝的时候,老天爷给我们来了一场干旱。
太姥山的云雾保住了山上茶树的性命,却没有保住白露茶。
今年,因为旱情,秋白茶里的明珠,年年用鲜妍明丽花香俘获我们的白露茶,缺席了。
在约定的9月8日,它没有来。
爽约中。
于是,痛失所爱的我们只能去守望更深秋一些的秋分茶,以及寒露茶。
于是,我们赶在白露节后,采了一轮有机寿眉,就是唤作《初晞》的那一款。
有机茶园被老S保护得很好,照顾得跟眼珠子似的,比亲儿子还亲。
它没有缺水,也没有不发芽,只是发得比较缓慢、内质的凝结比较缓慢。
也正因为如此,它的生长期更长,内含物质更丰沛,芳香物质更多样。
SO,这一届的《初晞》,比往年采得晚,汤水,更比往年更加醇厚。小小年纪、不过一个月的时光,它已经生得汤稠水滑,颇有台地茶陈化半年的汤感风韵。
小汽泡一个个凝结在汤水表面,仿佛星辰大海。
尤其,因它是有机白茶,它的汤水,还拥有白牡丹一般的清透,清新,清纯,轻快之韵致。
甜香馥郁,清新纯净,稠浆滑汤,秾艳妖俏。
春白茶的清透与秋白茶的馥郁,这一杯汤,尽占全了。
有机秋寿眉《初晞》品鉴笔记
第一冲:
一揭盖,便是浓郁的,甜蜜蜜的花香,扑面而来,熟悉的香氛,极迷醉人。
仅这一鼻子,便知道,就是这个味道,这就是标准的秋寿眉的香型——清中带雅,香中带甜,既有海阔天空之秋日旷远,又有昳丽奔放的艳帜高张。
是一个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的,艳丽无双之北方美人。
不比江南佳丽的婉约柔媚,北方佳人是飒爽的,如同九月高飞的雄鹰,如同九秋之末的霜菊。
在这个没有白露茶的可怜的秋茶季,能喝到这样一杯秋寿眉,已是幸事。
更加难得的,是它竟然还是一款有机白茶。
来自我们那片一览众山小的,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一年的能吃掉一套房子的,有机茶园。
这艳丽甜蜜的花香,不但是令人惊艳的,大刀阔斧收割粉丝的,还是持久的,挂壁性极佳的。
等村姑陈拍完照,写完上述文字,大约二十分钟之后,再揭盖闻香,盖香的冷调里,依旧是清新的、甜美的盈盈花香。
只是淡了,弱了,冷了,却丝毫不掩其亮丽风华。
汤水清新,灵动,淳和。
有冰肌之冰爽,有鹊桥仙之清透,有白露茶之秾艳,有寒露之清冽。
汤色牙白,初一入口,几乎不相信喝的竟然是秋白茶、秋寿眉,直觉以为,这是一款春白茶,甚至,至少是牡丹级别的。
只因这汤水,过于清新,过于清纯,过于清秀,跟春茶季采下来的高等级的的白牡丹,完全不相伯仲。
这有机茶之“有机”二字,虽花费巨大重逾千金,然,品质甚高,果真不是虚言。
有机茶之好喝,之甘香,之清透,于今,可算是悟透了。
第二冲:
相较前一冲所有香气综合于一身的的急赤白眼地展现欲,这一冲,盖上香气终于分出了层次。
初闻是清新的林木清香,是苍松翠柏,是雪中翠竹,是悠长的林间小道两侧,那茂密的蕨类葱葱。
接着是艳丽的甜花香招摇而来,像一位妖妃,有婀娜的身段,有鲜红的蔻丹,有如云的高髻,有黄莺般的歌喉。
最末是木香缭缭,如晨钟暮鼓,沉寂,安详,是宴席终了之后的曲终人散,微有苍凉。
上述香气,合在一起,生成了这款名唤初晞的有机秋寿眉最大的特色。
把夏的艳,与秋的苍凉,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把两个季节的风物,融合进了这一杯茶汤。
像一出戏。
先是热闹的开场,中间是高潮叠起的激动,尾上是曲终人散的感伤。
一杯茶,道尽人生况味。
汤色渐深,是浅浅的鹅黄,晶莹,有白毫飘摇其中。
啜一口,便是清雅素简,与艳丽明媚,合于一杯,既矛盾,又和谐的汤感。
像一只山上的野果。
表皮是清雅素简的,朴直的,而当你咬上一口,却发现,内里,更有乾坤。
这朴素果子的内里,竟然居然是,艳红色的,脂粉色的,红尘俗世的艳丽全在其中。
是冰天雪地里,那一朵鲜红的花。
朴素的竹香,一闪而过,飘扬于鼻端。而留在口腔四壁,并久久不散的,是艳丽的甜美的花香。
甜花香在清雅竹木鲜香的衬托下,仿佛红裙镶上了绿萼,更添了几分气度高华的仙气飘飘。
第三冲:
沸水冲入的时候,有嗞拉嗞啦的吸水声,响了起来。
这是极干的茶叶,在沸水的刺激下,发出的焦渴之声。
终于,终于,终于有水喝了。
一派欢呼,雀跃。
之后,便是释放,浸出,奉献。
盖香的前调仍然是清新的竹木香,以及甜美昳丽的花香。
若光是甜花香,则显得艳,俗气,仿佛大红大紫的大花裙一般,扎眼,却上不得台面。
而若光是竹木清鲜之香,又显得过于清寒,过于素简,过于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人味。
便是要这种清素与艳丽相携,月白与桃红同框,才会让素压了过艳,艳又添了素之色。
两相综合,正正相宜。
得来一款刚柔相济的好白茶。
汤色更深了,成为了光泽如新的琥珀色。
汤水变得更稠了,倒在杯中,便是浓稠一盏,醴醪琼脂。
且由于干燥的茶叶叶片大量吸水的缘故,这一冲的茶汤,汤水极少,只有前一冲的4/3公道杯。这便使得汤水更加地稠了。
汤中的滋味感变得更加强劲,仿佛江海潜流,暗劲绵长。
入口便是极之清新,之后便是甜馥香浓。这清寒,便如是在雪夜里赏了一晚上的景;这甜馥,便如是在赏景之后回了房,房中灯暗,炉暖,还熏了花香....
老周写的那首词,瞬间浮了上来: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第四冲:
甜花香仍然浮现在盖香的第一层。
但比较淡了,于是闻上去,便如同雾里看花,不那么真切,却实打实有一种朦胧的美。
微凉,这阵花香却变了。
变浓了,也变了香型,甜味弱去,竟然有点夜来香那种清郁的、香传七里的芬芳。
是秋季太姥山清冷的夜里,山势转角里那丛绿叶茂密的绿植丛中,盛开的无数小白花的香气。
清幽,撩人。
再凉一些,花香又更加弱去,倒是粽叶香浮了上来,那种晒干之后的粽子叶煮水的气息,有点焦,有点熟,并不全然是清新之气。
汤色变更加深了。是明黄色,代表着皇权的颜色。
端起来啜一口,惊叹,这汤水简直是太香了。
又浓,又稠,又香。
含一口便是包浆秾丽,喝一口又是稠滑细腻,仿佛肤如凝脂的美人,又仿佛一只新鲜的水蜜桃,嫩滑得能掐得出水来。
汤水表面小汽泡极不容易扩散,蟹眼似的浮在汤面上,凝在汤中间,是琥珀当中的那颗碎石,在岁月沉淀中,虽历千万年,而光滑如新。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白露,得之初晞。
初晞拥有白牡丹一般冰肌玉骨的汤感。
拥有秋寿眉固有的甜美花香,稠滑秾汤。
它是春白茶与秋白茶之优点的完美融合。
晨晞初露,日月微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