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喆播讲光影百年65集舒绣文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好的办法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316/4790111.html

刘帼*编著《舒绣文》序言

有资深影迷在豆瓣上发文章说:在我十几岁的时候,酷爱话剧的母亲带着我几乎观看了舒绣文主演的全部话剧《骆驼祥子》《伊索》《北京人》《关汉卿》和她只担任配角只露一小脸的《风雪夜归人》《女店员》和《带枪的人》。使少年的我认定了长得并不算漂亮、声音也没有朱琳、杨薇、吕恩这几个北京人艺台柱那么饱满洪亮的女演员舒绣文是中国最好、演技最优秀的女演员。如今,可以称为“大演员”(我认为她完全可以和石挥、白杨、赵丹、孙道临、上官云珠等这些中国老一辈最优秀的明星比肩而立)的这位安徽籍的女伶,已经离世四十四年了,偶尔忆及,觉得应该为这位如今已鲜有人再提起的伟大女演员发篇小文,以缅怀和追忆我心目中最了不起的女演员,也让如今年轻的朋友知道在我们国家影剧史上,有这样一些光辉永不泯灭的不该被人遗忘的名字。

年秋天,舒绣文出生在安徽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父亲是一位中学教师。六岁那年,全家搬迁到北平,所以舒绣文能说一口地道标准的普通话。她从小就喜欢戏剧,有时候放学回家后,乘大人不在跳到方桌上演起戏来,让弟弟妹妹和邻居家的小孩围着充当“台下”观众。那时候他们全家住在西单牌楼旁一个四合院里,父亲在邮局上班,舒绣文读书颇用功,在北平女子师范的附中上学。可是,父亲后来得了肺病,还沾染上抽鸦片的恶习,被邮局辞退了,家里开销只能靠借钱维持,身为长女的舒绣文必须挑起家庭的重担,只能辍学,跟随母亲到处做苦活,什么拣煤球、洗衣服、带孩子……那时候药铺和当铺是她经常去的。十四五岁的时候,她甚至瞒着父母跑到舞厅去当舞女。就这样,她的青春期是在潦倒与贫苦中度过的。

年7月18日舒绣文百年诞辰讲座

16岁的时候,有个记者跟她说上海有歌舞团要人,带着她跑到了上海,没想到,下了火车,她才知道上当了,那个记者和人贩子勾结,想把她卖了。想办法脱身之后,她只能靠自己谋生了。恰好天一电影公司在拍《芸兰姑娘》,老板就是导演,女主角正是老板娘,却念不好普通话台词,公司招聘普通话老师,月薪30元,舒绣文去应聘成了。当时一个小学教师的薪水也不过10元,所以这是份好工作。舒绣文就每天在片场教普通话,也能看他们拍戏。

某一天,导演发现有个小配角缺了演员,这个角色是个丫头,只有一个镜头,几句台词,临时着急找人,就索性喊站一边的舒绣文来演。她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被打扮好推到灯光下,由于太过紧张,她上场的时候,被脚下一根电线绊了一下,几乎是跌跌撞撞进入镜头的,拍完以后胶卷正好用完,也无法重拍了,导演气得当场骂她:“给你机会上镜头,弄成这样了!这个进口胶卷很贵的你知道不知道?真不是当演员的料!”

那么潦草的一次银幕处女秀,以及导演的狠话,并没打消舒绣文的演员梦,相反,反而激发了她。

年舒绣文加入上海明星公司的时候,真正开始在银幕上展开羽翼,她不仅和赵丹、胡蝶一起合作,同时也在戏剧舞台上展现才华。她能扮演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亦正亦邪,比如在田汉编导的《民族生存》中扮演一个被资产阶级丈夫遗弃的少妇,又能在阳翰笙编剧的《中国海的怒潮》中扮演一个放高利贷的劣绅的妻子。恐怕很少有年轻女演员能把欺压者与被欺压者分别演得那么好。“一·二八”事件之后,上海戏剧运动突起,舒绣文加入了春秋剧社,她是舞台上挑大梁的表演天才,后来又加入中国旅行剧团,演了大量进步的舞台剧。无论戏剧舞台上还是银幕中,她都是毫无争议的演技派。

早在抗日战争前,影剧观众就熟悉舒绣文的名字,拥有一批爱看她演的电影和话剧的粉丝。当时她主演的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大雷雨》中代表封建势力的凶狠的卡巴诺娃老太婆,电影《夜来香》中泼辣的卖花姑娘阿金姐等等,都给当时上海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扮演的人物真实,有生活,有性格。尤其是能说一口京腔京调的她台词的表现力强,铿锵有力,充满感情,突出思想,不像当时有些演员装腔作势,抓不住性格,表达不出特点。

她早年有过一段辛酸的身世。她一九一五年出生在安徽,为了生活随父母移居北京,也为了生活,过早地失学,不得不找个工作赚钱贴补家用。十八岁那年,她只身到了上海,为电影公司的老板娘当台词配音,兼教普通话。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片《歌女红牡丹》中女主角的台词,就是舒绣文配的音。三十年代初期,舒绣文接触到一些进步人士,毅然抛弃了收入较充裕的工作,投身到由党的外围组织“剧联”领导的五月花剧社、春秋剧社及上海业余影人剧社。

一九三八年,在重庆街头她天天和一些战友穿着黑色棉布大衣唱歌,演短剧、演讲,宣传团结抗战。她的演讲充满着强烈的感情,她同大家围在一起领呼口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坚决把抗日战争进行到底!”雾季,陪都重庆戏剧界联合演出了话剧《全民总动员》,她扮演一位女爱国者,在剧中她激昂慷慨,把抗日救国的台词说得声泪俱下。她自己激动得流着眼泪,观众也跟着愤怒和哭泣。舒绣文到重庆后,为了与大后方的观众见面,便担任哑剧《为自由和平而战》的解说员。这个剧在国泰大剧院上演。此时,舒绣文在影剧演出上已经有了比较厚实的功底,曾在《民族魂》、《武则天》、《新旧上海》等影剧中演主角。舒绣文认为刚到重庆,第一剧必须打响。她做了充分准备,反复操练。在哑剧解说中,她那标准的国语,朗朗上口,那时而清脆、时而甜美的嗓音,珠圆玉润、掷地有声,给观众一种余韵缭绕、回味无穷的感觉,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从此,舒绣文给重庆观众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舒绣文在重庆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保卫我们的土地》,演女主角。这是一部抗日战争片,当国家的领土被侵略者攫夺的时候,通过艺术的形式来号召每一个中华儿女不惜一切代价来保卫自己的领土,哪怕是付出生命。

不久,又拍摄了《好丈夫》,舒绣文饰一农妇,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前线打击侵略者。此片,曾在磁器口、童家桥一带拍摄,主题是宣传男儿上前线,保家卫国,无比光荣。影片放演后,被中国电影界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功,而且反映了当时中华儿女为了国家民族命运踊跃当兵上前线的热烈场面。后来舒绣文随着由郭沫若领导的文化三厅所属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去陕北榆林拍《塞上风云》的外景,她和剧组到过革命圣地延安,并在延安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和其他中共领导人。

舒绣文在重庆舞台上表演的成绩超过了她在电影中的表现,不仅戏演得多,而且大都是主角。只要她在台上一站,一开口说话,就有“喧宾夺主”的声势,是最受观众欢迎的演员之一。她先后参加了《雾重庆》、《上海屋檐下》、《日出》、《虎符》等十多部戏的演出。她在《天国春秋》中饰洪宣娇,在《棠棣之花》中饰聂莹,在《清宫外史》中饰西太后,这些角色,她都演得十分出色,使舒绣文在舞台上光芒四射,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年朱琳与舒绣文合拍《姐妹结》欧阳予倩编剧洪涛导演

年,“皖南事变”后,如《枪口对外,瞄准敌人》、《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类抗战歌曲被禁唱,直接反映团结抗战的戏也遭到同一命运。对官办的剧团,包括绣文所在的中国电影制片厂附属中国万岁剧团,也被国民党当局加紧控制了。眼看重庆戏剧界刚形成不久的轰轰烈烈的宣传抗战局面就要被扼杀。年夏季,第一个职业剧社在重庆成立,叫中华剧艺社(简称中艺),由应云卫当社长,舒绣文在剧社成立时就参加了。

同年雾季,以庆祝郭老五十寿辰为名,演出了郭老的剧作《棠棣之花》,绣文和张瑞芳、江村、李纬等同台参加演出,她扮演聂莹,在《天国春秋》中扮演洪宣娇。她还演出了揭露社会腐败现实的戏,如《蜕变》、《两面人》、《面子问题》,以及外国的优秀剧目《大雷雨》、《闺怨》等等。在大后方的戏剧界与白杨、张瑞芳、秦怡一起被称作话剧的“四大名旦”,享誉敌后。当时的说法是,这四大名旦中最形象漂亮的是秦怡,演戏最好的是舒绣文。三个当时当红的女演员白杨、上官云珠和舒绣文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大斗演技,看得过瘾

舒绣文最著名的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

抗日战争时期,舒绣文把自己所从事的演艺事业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这段经历,既是舒绣文表演艺术的*金时期,也是她进步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抗战胜利后,舒绣文拍摄了轰动一时的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包括《八年离乱》、《天亮前后》。这些影片反映的多是下江人逃到重庆、抗战胜利后又回去的一些悲欢离合的感人故事。上海昆仑影业准备拍《一江春水向东流》时,一开始,编导蔡楚生与郑君里将剧本交到舒绣文手里,邀请她出演“抗战夫人”王丽珍,她不接受,理由是,戏是好戏,可她自己实在不喜欢这个女人,八面玲珑、心肠残忍的交际花,让舒绣文十分讨厌。可两位编导认为,这个角色非她莫属,他们努力说服她,当她知道扮演女主角素芬的是白杨以后,改变主意,决定接受邀请,因为她“喜欢和强者合作,这样才能得到好的锻炼。”

演的是自己讨厌的女人,可舒绣文一点不懈怠,戏里她出场的时候需要跳一段西班牙舞,导演考虑到难度太大,而且她已经三十几岁,所以建议用舞蹈替身。没想到,舒绣文坚决要自己跳,为了跳好这短短一段舞蹈,她跟了一个俄罗斯老师跳了半个月。就是因为如此认真钻研,所以她演出来的交际花,可能是中国电影史上最让人难忘的“坏女人”形象了。据说电影上映的时候,竟然有观众从座位上站起来指着银幕上的王丽珍痛斥。《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抗战夫人”、“沦陷夫人”、“胜利夫人”串而为一。创造出抗战时期“抗战夫人”的经典形象。舒绣文饰演王丽珍,准确地把握了影片中人物泼辣凶狠的性格,把一个旧社会内心凶险、外表热情泼辣的蛇蝎女人的本质暴露无遗,把发妻之苦难与丈夫荒唐的生活对比得淋漓尽致。该影片很多镜头都是对重庆当时社会的再现,公映后,轰动一时,观众数量创造了空前纪录,被评为“十佳影片”之首。

解放后,舒绣文从香港回到上海,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主演了电影《女司机》和《一场风波》,参加了(李时珍)的拍摄,并为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阴谋》、《无罪的人》、《母亲》、《安娜·卡列尼娜》等外国影片进行配音。由于舒绣文有长期的风湿性心脏病,所以渐渐退出工作节奏过快的电影工作。

在上影厂拍了最后一部电影《一场风波》之后,年,周总理亲自过问把她调到北京人艺,她成了人艺少数几个拿一级工资的“大牌”之一。当时她身上穿的,是从上海带去的做工精致的衣服,经常是黑色高跟鞋配淡雅的连衣裙,黑发高高地盘在脑后,用一个镶满珠子的发网,罩在发髻上,轻声软语、一派高贵典雅,仪态万方的模样。可是她为人极为谦和低调,一点架子都没有。

刚到剧院的时候,她知道院里在排《风雪夜归人》,她非常想演,可女主角已经定了由杨薇扮演,她竟然主动要求扮演戏里只有六句台词的一个龙套角色,这在旁人看来这样的大明星、大演员甘当绿叶只是演个无足轻重的女学生简直不可思议。后来人艺排苏联话剧《带枪的人》,只有三个女角色也都定了演员,只有一个没有台词一直坐在那打字的群众没人演,她也主动提出来演。可就这么一个没有台词的龙套,她也是认真对待。排练时,她认真地看前面的戏,并不是坐在那里机械地打字,当列宁出现在舞台上,她的打字机就发出很小的声音;当前面只有人物走动没有台词时,她的打字机就清晰地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如此微小的细节处理,她都这样花心思,真不愧是一流的演员。

电影《李时珍》舒绣文扮演一个很小的角色

在北京人艺短短的几年之中,她不仅演《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北京人》中的愫芳、《伊索》中的克丽娅《关汉卿》中的珠帘秀这些重要角色,演得殚精竭虑,光彩照人。也演过《红旗飘飘》中的老大娘、《烈火红心》中的彩云、《女店员》中的齐母等一些次要角色。舒绣文不仅是个大艺术家、名演员,而在舞台下她的为人也是极受人敬佩的。有同事家里有老人生病,工资不高,经济上捉襟见肘,她就每个月都借钱给别人。

舒绣文有过一次婚姻,丈夫也曾做过戏剧,是个商人,但是他们一直没有孩子,因为舒绣文有心脏病不好生育。在重庆的时候,舒绣文有个好姐妹,怀了个孩子不想要,舒绣文阻止了她,并提出不管孩子是男是女,她都要抚养。这个差点失去了生的权利的男孩被舒绣文收为养子。舒绣文非常疼爱养子,也对他教育很严。有一回儿子坐公共汽车钱没带够,售票员知道他是舒绣文的儿子,就让他走了,不追讨5分车票钱。回家后舒绣文知道了,非常生气,不但严厉批评他,还在《北京晚报》上写了一篇文章,名为《五分钱车票》,特地说了儿子逃票的事情,并公开向公交公司道歉,还要求儿子主动在学校班级上检讨。

无论是演戏还是做人,舒绣文都是严于律己的好演员,好人。一九六九年,舒绣文与世长辞,辞世的时候只有54岁,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和朋友。五十多岁啊,正是一个成熟的女演员最应该在舞台上放射出夺目光彩的年纪。中国的影坛舞台,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就这样走完了她的一生,徒令热爱她的观众影迷追怀不已。她对戏剧与电影艺术的卓越贡献,将永存观众的心中。

评价

在影片中,舒绣文善于把握各种角色的性格特征,又能恰如其分地加以体现,开始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她惟妙惟肖的表演把交际花王丽珍泼辣的性格,丑恶的灵魂,揭露得淋漓尽致。而且,她戏路很宽阔,艺术造诣深厚,表演洒脱自如,而又韵味隽永(《海上电影》评)。

舒绣文的表演艺术淋漓满目,美不胜收,令人望尘莫及。激情充沛是她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准确、明朗、真实,这是她念词的特点,即使只听她念一个片段的台词,也具有鲜明的行动和性格色彩。除了天赋、经验和技巧之外,她对台词的研究分析非常精细,几乎是逐字逐句地探索台词的内在含义,反复推敲它们在全剧所起的作用,是介绍别人,揭示性格,还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但是在体现台词时,她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人物的愿望和目的方面。她的台词不仅语言动作性明确,节奏鲜明,而且具有性格特点(《戏剧报》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